完美体育APP“数说”武汉科技这十年他们秉持初心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闻资讯     |      2023-08-12 20:42

  完美电竞APP首场报告会上,市科技局党组、局长盛继亮以“科技创新涌动新时代英雄城市”为主题,“数说”武汉科技这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通过视频连线阐述了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对于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性。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分享了企业科技创新案例,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道介绍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盛建新解读武汉建设国家科创中心的机遇和使命。

  “地理信息关乎国家主权安全,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首场“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现场连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他介绍了位于武汉大学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瞄准国家需求,重点解决测绘导航定位、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方面“卡脖子”技术难题。

  “卫星如同高精度眼睛,俯瞰地球。”李德仁介绍,该实验室参与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他们研究出中国第一个地基增强系统、第一个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和室内外一体化亚米级手机导航定位系统,精度达到GPS同等水平,实现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李德仁说,经过这十年的努力,三代地理信息系统国产软件研制成功。十年前卫星遥感影像85%依赖进口,现在85%的卫星遥感影像已自给自足。

  “发展测绘、导航、地理信息技术,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需要,也是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需要。比如预估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实现小时级预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李德仁说。

  “珞珈三号是世界上第一颗能用手机APP操控的互联网高分辨率智能卫星。”视频连线中,李德仁特别介绍了这颗诞生于实验室的“新星”。

  珞珈三号是新一代智能测绘遥感科学试验卫星,用于验证遥感数据实时获取、智能处理、压缩传输等关键科学问题,探索天基空间网络遥感信息服务新模式。李德仁说,这颗卫星借鉴了智能手机设计模式,用户只需要向卫星发送目标点经纬度、数传窗口等信息,卫星可以自主完成成像任务规划、影像获取、在轨处理、图像下传等,向个人用户手机终端提供端到端近实时影像信息服务。

  李德仁表示,推进建设空天导航、通信、遥感整体集成的信息智能服务系统,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智慧农业、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海陆运输等行业的需要。

  谈及武汉未来发展,李德仁说:“武汉科教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催生更多有特色的新技术、新产业,大力支持智慧交通、智能汽车的发展。”

  “我们将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自主、独立、可控,立足湖北武汉,继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李德仁说。

  “华工科技其实有很多的机会去投资房地产、金融,挣快钱,但20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持‘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初心,扎根实体经济,心无旁骛推进高科技国产化。”华工科技党委委员、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在首场形势政策报告会上说。

  “华工科技对中国激光产业最大的贡献,一是在于率先探索激光的工业化应用,二是率先推进核心部件的国产化。”邓家科举例说,十年前,公司从海外采购一台万瓦光纤激光器,售价是800多万;今天,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后的万瓦级光纤激光切割机售价不到200万元。

  邓家科表示,不仅仅是光纤激光器,在工业强基、高端光芯片、激光装备等领域,华工科技通过装备国产化、突破核心技术等方式,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能用得起高精尖的工业基础装备。

  “十年前,华工科技认识到,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还有产业链的竞争。”邓家科介绍,2012年,公司牵头成立国家激光加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近年来,华工科技联合联盟单位在内的百余家上下游单位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项目28个,推动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有力提升了核心部件、装备的国产化替代率。

  华工科技以下属投资平台为依托,锻造产业链优质合作伙伴,通过输送优秀管理人员、初创期产品包销等方式,培育出锐科激光等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市内600多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并进,市内配套率达70%。

  “发展无止境,突破无止境,对于华工科技来说,沿着这十年来不懈奋斗开辟的航向,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为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持续贡献战略力量,这不是选答题,而是属于我们的必答题。”邓家科说。

  “在科研界,基础研究被比喻为‘顶天’,成果转化被比喻为‘立地’。两者间的关键一步如何打通,体制机制创新是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十年坚持的发展主线。”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道在报告会上说。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汇聚科技产能,“武汉勇于第一个吃螃蟹”:2012年,武汉发布“黄金十条”,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70%归研发团队,第一笔大单就由该院完成;2013年,该院成功推动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知识产权组以1000万元价格挂牌交易,成为部属高校挂牌转化科技成果首个案例。在此基础上,该院探索出一条合法可行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路径。

  2019年,针对实践中发现的创新成果产权保护不到位导致“转不好”等问题,该院通过重构创新链,将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服务体系逐渐覆盖创新全链条,推动高端装备、先进电子材料、核心芯片等成功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率和自主可控的底气。

  “未来,成果转化将不再是‘一锤子买卖’,技术要素的来源将覆盖全球。因此要在技术要素不断流动、配置的过程中,将优秀成果打捞上岸,快速形成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高质量供给。”韩道说。

  为了建设专业化服务体系,该院打造技术经理人团队、专业工程师团队,推动“卡脖子”技术快速转化,与近十家央企上市公司开展场景合作,并搭建11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运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要创新基础设施。

  “通过工研院,很多沉睡的科研成果和市场实现有效对接。”韩道说,目前,该院已培育出200余家、总估值超百亿规模的“光芯屏智”企业群,其中一半项目来自高校、科研院所。

  “投身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这些年来,我们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未来,工研院将始终逐光而行,与武汉共生长。”韩道说。

  “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支撑,是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重大机遇。”报告会现场,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盛建新现场进行了“国家科创中心:武汉的新机遇与新使命”主题演讲。

  “未来十年,创新将成为武汉发展的主旋律,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根本性改变。”盛建新说,我们可以期待——

  武汉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将实现大幅跨越。围绕原始创新策源地的打造,推动建设东湖科学城、国家实验室及实验室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武汉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将实现快速提升。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创新高地,武汉将聚焦聚力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大健康、数字经济,冲击万亿目标,打造一批“万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武汉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将更加突显。围绕武汉打造内陆开放融合创新高地,国家将支持武汉引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科技型境外经贸合作区、国际科技园区、国家科技合作平台的“布点组网”;

  武汉在长江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模式上将率先突破。武汉将开展长江经济带共保联治科技攻关,建设长江大保护创新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展国家产业绿色改造试点示范。

  “当前,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坚信武汉一定能扛起新一轮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全面提升在湖北和中部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武汉力量。”盛建新说。

  (长江日报记者刘远航 吕映雪 通讯员陈颖 赵雪峰 陈达 程艳 金文杰 胡昕 宋志辉 长图|策划马梦娅 设计张莉)

  近日,“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首场报告举行。首场报告会上,市科技局党组、局长盛继亮以“科技创新涌动新时代英雄城市”为主题,“数说”武汉科技这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通过视频连线阐述了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对于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性。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分享了企业科技创新案例,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道介绍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盛建新解读武汉建设国家科创中心的机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