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国产手机屏幕已经超越三星了吗?完美电竞官方网站

  配件展示     |      2023-08-30 19:25

  完美体育从当年只有华为荣耀少数品牌使用,到如今成为多数手机厂商的主要选择,国产屏这几年的进步堪比爽文主角。

  2023年第二季度,国产屏的市场份额第一次超过三星, 其中京东方25.5%+天马9.4%+华星7.8%+维信诺7.5%,总份额达到50.2%,占据了一半市场份额。采用国产屏的手机,不乏华为P60系列、荣耀Magic5系列、小米13 Ultra、vivo X90 Pro这样的旗舰产品。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全新的拐点,随着未来1.5K和2K分辨率进一步下放,预计之后国产屏份额还会稳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年年之前,国产屏在手机上的表现看起来似乎普普通通,怎么就“突然”站起来了?

  国产屏的突飞猛进,甚至弯道超车,实际上是产业链降低成本和技术进步双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曾有业内人士这样总结:如今的国产屏幕基本能以50%的成本做出了屏幕80%的体验。

  体现在手机产品层面上,护眼成了国产屏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突破点。三星屏幕的优势在于其极致的显示效果,包括色彩、色准、亮度、均匀度等诸多影响屏幕观感的维度。但相较之下,三星屏的频闪表现就没有那么好了。

  在2021到2022年上半年,旗舰手机大多使用的是三星E5屏,均为低频PWM调光。这种调光方式会导致屏幕发光不稳定,此时人眼就要反复调节晶状体和睫状肌来适应屏幕,超出了调节范围则引发用眼疲劳,调节能力下降,这个时候就会觉得看东西不清楚。

  国产屏也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更换赛道,先着重将护眼作为宣传和产品功能的核心之一,反馈到产品上,就是高频PWM调光走到台前。这种调光方式由于自身频率足够高,能够让屏幕保持高频率且稳定的发光,人眼也就不用反复调节。

  因为支持这一特性,荣耀Magic4系列、华为P50系列、Redmi K50至尊版等,成为少数几款能满足频闪敏感用户需求的中高端手机。当时的市场也给了对应的反馈,像2999元起售Redmi K50至尊版首销5分钟,销量达12万台。国产屏以这种“人无我有”的优势走到台前,并越来越消费者所接受。

  时至今日,高频PWM调光已经成为国产旗舰和中高端手机的标配,对比仍在使用低配PWM调光的手机,有更明显的健康优势。

  比如华为P60系列在中低亮度为1440Hz高频PWM调光,中高亮度为类DC调光,除此之外,像华为Mate X、小米13 Ultra、荣耀Magic5系列,还有最近新发的Redmi K60 至尊版,都是采用高频PWM调光+类DC调光。甚至部分千元价位,例如荣耀X50、线 Pro+也是采用这种方案。

  不仅是调光,国产屏在显示素质上相比过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华为P60系列在色彩管理上有领先的优势,第三方App的广色域管理、HDR拍摄和显示有更加真实合理的效果。

  在色彩准确性上,华为P60系列采用CIE 2015标准的同时,并根据人因测试,适当修改了标准,这也是为什么都是显示白色,其他手机的屏幕相较之下就会显得更绿。当然,实现这种效果,也离不开屏幕本身过硬的素质。

  小米13 Ultra同理,它也是根据CIE 2015标准进行调色和校准色温,解决屏幕偏绿现象,拥有更高的白色准确性。

  另外,华为P60系列、小米13 Ultra、荣耀Magic5系列等采用国产屏的旗舰手机,普遍拥有比三星E6屏更大的可视角度,尽可能降低多角度观看下造成亮度衰减、色彩偏离现象。

  且不说个人使用手机的习惯,部分国产品牌会通过调整色彩偏离曲线来获得更好的可视角度和范围,不仅看手机时不容易出现上下色彩不一致,同时还可以规避曲面屏边缘看起来泛绿的问题,这也是今年不少国产曲面屏观感出色很多的原因之一。

  目前,国产屏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了难以取代的优势,比如屏下摄像头。尽管目前市面上采用屏下摄像头方案的手机不多,但同样是屏下,国产方案和三星相比,后者有非常明显的纱窗效应。

  甚至在OLED屏幕研发上,三星由于前期投入刚性 OLED屏的成本太多而无法快速转向新技术,国产屏幕厂商因为后发,可以直接投入和选择更能符合需求的柔性屏,满足手机厂商降低成本、产品高端化的需求。

  因为国内部分面板厂商激进的柔性OLED价格策略给刚性OLED最后一击,极大地压缩了后者的生存空间,让其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应用市场显得十分“鸡肋”。

  2001年,来自清华的一批研究人员成立了维信诺,开始布局 OLED,次年拉出OLED产线,甚至还比三星早一年进入OLED领域。时至今日,已经有20多年光景,国产屏在多个领域的崛起,与其说是“突然站起来”,倒不如说是厚积薄发,终于迎来质变的一天。

  在消费者层面上,今天智能手机上的国产屏足以媲美三星屏,但我们总说两者之间依然存在差距,那么这个差距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供应链的掌控。

  三星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供应链本身。处于供应链上游的OLED材料大约要占面板成本的20%到30%,涉及电极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偏光片、封装胶等。

  日本idemitsu、韩国三星和LG化学、美国陶氏化学和UDC,德国默克和Novaled等欧美、日韩厂商基本上垄断了全球OLED产业的材料市场,仅就有机发光材料这一块市场,日韩厂商就吃去了八成以上。

  这还仅仅是材料,在设备制造领域,韩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国内虽然有6代以上的OLED产线%。

  在OLED生产17大类设备中,最为关键的是蒸镀机,这个机器可以理解成为屏幕制造领域的光刻机。目前蒸镀机的产能大多被三星承包,2017年Canon Tokki扩充产能,从4台增加到7台,其中三星占5台,LGD和京东方各有1台。

  因为生产材料和设备的优势,三星这样的日韩产商可以在上游供应链控制、产能和技术上大幅领先对手。

  另外,国产OLED屏幕在良率、显示、产品可靠性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三星柔性OLED屏幕的良率可达80-90%,目前国内OLED产业整体还处于良率爬坡期,规模较小、产能相对较低,产品技术门槛普遍不高。

  尽管国产OLED屏幕看起来呈现出一种爆发的态势,但如果从OLED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国产OLED主要集中在中下游面板制造,对整个供应链的把控还不够。

  当然国产OLED行业也并非没有机会,因为OLED屏幕最核心的材料专利从2021年开始陆续失效,先进的材料和设备开始有机会与国内企业合作,国产屏幕得以有了更多的突破,抢占市场拿到更多的话语权,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研发自己的蒸镀机。

  在2023年第二季度,三星Display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下降了15.9%,营业利润下降了20.7%。

  但要注意到,根据三星电子第二季度的研究开发费为7.2万亿韩元,继前一季度之后刷新历史最高值,并且曾经表示到2026年为止,将共投资4.1万亿韩元用于8.6代IT用OLED设备的投资。三星Display计划通过这条产品线生产OLED MacBook用面板。

  目前的格局更像是,国产OLED通过产业和市场优势压缩成本,快速增长,以三星为代表日韩厂商继续聚焦于供应链上游和高端市场,攫取更高的利润。

  智能手机是OLED屏幕的主要应用,与此同时,屏幕厂商和终端厂商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比如中、大尺寸的OLED。

  之所为会将目光放在这个领域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苹果要用了。之前Omdia预测苹果未来会将MacBook、iPad、iMac三条重要的产品线逐渐替换为OLED屏幕。

  从市场数据来看,在2023年第二季度,iPad依旧是目前最畅销的平板电脑,占据了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近40%的份额。另外,苹果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出货量为681.1万台,排名第四,出货量同比增长50.9%,成为排名全五厂商中唯一增长的厂商。2023年第二季度,苹果市场份额为11%,市场份额同比增长71.9%。

  这样的规模如果转化成OLED,带来的增长不容小视,其他厂商为了与之对标,预计也会跟进中大尺寸OLED屏幕。当然放在大屏后,OLED也会迎来新一轮的技术挑战,平板、电脑与手机不同,它们有更长的亮屏时常,因此OLED屏幕要有更长的屏幕寿命、解决烧屏,在良品率和成本上有新的标准。

  目前主流厂商的研发方向是双层串联OLED技术,相较于单层OLED面板,双层结构面板的屏幕亮度可提高2倍,使用寿命可延长4倍。此外,双层串联OLED显示屏还可降低约30%的耗电量,这意味着设备可以搭载容量更小的电池,从而使机身变得更薄。与之对应的屏幕结构、驱动芯片、量产工艺等也要跟着研发。

  目前,三星、LG、京东方已经开始相关技术的研发,在这些新兴细分领域,国产的研发速度已经追平日韩厂商。

  除此之外,OLED屏幕的下一代——Micro LED,也将成为竞争的新赛道。这项技术被誉为“未来显示技术”,相比现在的OLED屏幕,它拥有更好的色彩、亮度、画质、响应速度,还有更低的功耗,低至LCD的10%,OLED的50%。

  属于超了,但还没完全超。在智能手机领域,国产屏幕已经基本拿下中端市场,但在高端市场,以及背后供应链,依旧不够有统治力。

  总的来说,国产OLED在终端产品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供应链塑造和技术层面仍有欠缺,不过来日方长,屏幕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行业,一旦有了技术突破,那就意味着飞快的追赶速度,所以屏幕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也没有结束……